徐性怡:新能源汽车的“早起者” 二维码
942
新能源汽车的“早起者” 徐性怡 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总裁 我的电动汽车职业生涯始于1992年,那一年我加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科学实验室,从事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研究。在福特工作的十年间,我领导的团队成功开发了多种电动汽车用的电机系统,我也因此获得了福特公司最高技术成就奖——亨利·福特技术成就奖。 2002年,我与其他几位留美博士一起回国创业。当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刚刚开始起步,科技部正在组织实施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我们想抓住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历史机遇,利用自己在国外积累的技术基础,与中国的电动汽车事业共同成长。 团队成员在国外工作多年,在电动汽车领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掌握着专业和领先的技术,因此一回国就承担了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成为了“国家队”的一员。在“863项目”的支持下,团队自主开发了混合动力双电机系统和纯电动驱动电机系统。无论是开发进度还是技术指标,两款产品都获得了各方的认可。搭载大郡动力系统的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的特点,成功服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并为马拉松领跑。 “863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团队看到了先进技术的价值,坚定了“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方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信念。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示范运行的成功,使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为了跟上行业的发展,我们开始从“研发”向“研发+生产”的转型和扩张,一方面招兵买马,一方面积极融资。 然而,创业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看似一次机遇的到来,却因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打破了大郡已谈定的融资计划。突如其来的资金短缺致使大郡濒临关门的边缘。为了生存,大郡团队不得不从近百人的规模急速收缩到十几个人。幸运的是,这些大郡火种凭借着共同的梦想和相互的信任,肩并肩地一起扛过了最困难的时候,保留了日后重新出发的机会。 熬过了2008年寒冬的大郡团队,继续在新能源汽车追梦路上前行,秉承“以适用的技术服务市场”的理念,大郡配合整车厂推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工业基础和应用要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2009年,搭载了大郡集成启动发电机系统的中国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轿车——长安杰勋投产,先后在南昌、昆明及重庆等地投入出租车及公务车运行,实现了节油20%以上的设计目标。 2011年,大郡成功地在3个月紧张的时间里,加班加点,向深圳五洲龙交付了一千多套混合动力大巴电机系统,成功服务于深圳大运会,目前这些车辆仍在服役。 2014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布公告,在7月1日前,淘汰排放超标的黄标公交车,代之以新能源公交车。 大郡与上汽申沃通力合作,在3 个月内开发了一款增程式电动公交车。这款车装有“车载充电宝”–发动机/发电机组,可以解决电池续驶里程的问题,并能达到减排和节油的双重效果。与传统公交车相比,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减少90%以上。 在创业的历程中,大郡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客户的成功为己任,在解决客户痛点,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寻找业务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和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和北汽、广汽、上汽、金龙等主流整车客户共同优化产品定义;我们与客户一起进行各种测试,在漠河进行冬季实验、在吐鲁番进行夏季实验;我们跟随整车厂参加青海湖新能源汽车挑战赛,并一起为重要活动提供服务保障;我们根据整车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在全国设置办事处,安排专人跟踪保障车辆运营。这一切都基于我们的一个信念——客户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 经过十五年的创业,大郡从初创时的几个人,到现在发展壮大近600人。现阶段大郡量产产品90多种,在研项目近50项。目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已有32个有搭载大郡产品的新能源汽车在运营。我们的客户服务团队遍布全国各地,实时围绕客户、围绕消费者。 “尽管大郡在新能源汽车的道路上起步较早,也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机会,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大郡还不强大,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充满了挑战和风险。大郡将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因为我们坚信:有梦想且为之不懈奋斗者,事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