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并列成福特核心市场,陈安宁临危受命离开自主重返外企 二维码
189
这是一条非常复杂的消息,复杂的原因在于: 1、 福特终于把中国市场提升到和美国同等重要的高度,这在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的情况下意义非凡。 陈安宁 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2、 曾经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名义回归中国,助力奇瑞汽车发展的美籍华人陈安宁,再次回到了美国品牌麾下,负责其在中国的业务。 10月24日,福特中国宣布了上述重磅消息,福特汽车称: 1、 福特汽车公司重新定位其全球业务,中国市场与北美市场并列成为公司的两大核心市场。福特中国升级为独立运营的业务单元;升级后的福特中国将直接向全球总部汇报。 2、 陈安宁先生回归福特,出任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福特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负责领导中国业务的振兴和发展。 实际上福特中国同时还宣布了第三条消息:傅礼德,现任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将负责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市场业务单元。相比之下,福特宣布的第三条消息关注度并没有前二条高。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就汽车市场而言,中国在全球的重要程度,已经超过美国。因此,就汽车领域来说,从中美贸易战这个角度看,包括特斯拉之前决定在中国建厂等一系列现象,意味着特朗普手里能打出的牌,牌面上并非个个光鲜亮丽。 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中国消费者或可据此管窥蠡测一番。 福特在中国:品牌力一直在做减法 福特在中国事实上一直过得非常不如意,这和此前福特中国在福特全球业务构架中的地位不无关系。 2006年,福特汽车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加上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致使福特汽车差点陷入破产境地。 2006年9月从波音公司转投福特的艾伦·穆拉利上台之后,开始大幅度调整福特的全球业务,而中国业务的重大调整,则要等到几年以后。 最初,福特的问题是:作为当时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公司,许多中国人认为福克斯即福特,这意味着福特品牌在中国市场,和他在全球市场的地位,非常的不匹配。 现如今,很多中国人开始把另一台车——福睿斯认作福特。福睿斯和福克斯同平台,2014年福睿斯作为中国特供车上市。无论是品牌力和售价,福睿斯都比福克斯差一个级别。 随着福睿斯销量的增长,就连福克斯这三个字的品牌力,也在逐步减弱,这是重大的品牌战略问题。 除此之外,福特寄予众望的SUV车型翼虎,中型车金牛座,表现均不如人意。这些车型的销量表现,意味着福特品牌力在削弱。 不仅如此,福特在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公关策略,最著名的包括早期不承认福特翼虎断轴是因为自身产品品质问题,导致福特的SUV系列车型错过了中国SUV的黄金发展期。 销量上看,近年来,福特汽车“断崖式下跌”的声音不绝于耳。显然这个用词有夸张的成分,但媒体独独喜欢用这个词安在福特汽车身上,并非空穴来风。譬如愉观车市10月24日的报道中,就取了这样的标题:《陈安宁临危受命:福特“旧疾沉疴”能否治愈?》。 福特断崖式下跌,要为这个结论找数据支持并不难。今年9月,福特汽车官方宣布当月在华销量下跌43%,其中,长安福特汽车同比下跌55%。从55%超过一半的跌幅看,确实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陈安宁回归:此福特已非彼福特 2010年陈安宁加盟奇瑞汽车之前,曾在福特工作了20多年。公开资料显示,陈安宁在奇瑞的主要成就,打造了奇瑞全新的iAUTO技术平台,并主导建设了奇瑞上海技术中心(CTCS),同时确定了在美国、欧洲建立奇瑞研发中心的计划,推出智能品牌“雄狮”,并决定推出高端品牌EXEED。 其中发布“雄狮”品牌,推出高端品牌EXEED,以及帮助奇瑞搭建欧洲、北美研发中心的计划,让奇瑞这个品牌第一次有了更高的国际视野。 这一系列举措,甚至可以认为为奇瑞汽车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框架。这种战略性布局彻底改变了奇瑞汽车此前地方国企的属性。不得不说,陈安宁离开奇瑞是一个重大的遗憾。 略显仓促的离开奇瑞,同时又紧急官宣进入福特,陈安宁在接受寰球汽车记者吴迎秋的采访时称:“离开奇瑞确实是私人和家庭原因;这么快被官宣是福特当前业务情况需求所致。”从这个回答可见,福特汽车的中国业务,确实箭在弦上。 但是,“回归福特”,对陈安宁来说并非易事。 在奇瑞汽车9年,陈安宁被认为因此具有了“复杂机构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因为奇瑞汽车“足够复杂”,同时陈安宁作为一个美籍华人的身份,同时作为一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此时回归福特,被认为是对福特汽车的重大利好。 但今时今日福特汽车要面临的竞争环境,已经今非昔比。 由于品牌力的持续削弱,及福特中国常年采取的极端错误的公关手段,如对福特翼虎“断轴门”的处理;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存在重要的偏差,包括2002年首度进入中国市场后,对中国市场不够重视,投资的力度和广度均严重落后于竞争同行等; 尽管福特于2014年作出了让旗下豪华品牌林肯“二度入华”这样的少数正确决定,但最近几年福特汽车无论是品牌还是销量,均处在下降通道,要扭转这一局面,可谓非常困难。 另外,中国目前的汽车市场,也已经今非昔比。众多造车新势力的加入,也加剧了这个市场的竞争。 福特汽车于2016年宣布向“移动出行服务供应商”转型,但这一战略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在中国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面前,福特汽车同样缺少战略性的布局。 如何尽快挽救福特汽车在华销量,是陈安宁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接下来才是如何战略布局,如何应对未来等这些终极问题。 去年12月,福特正式宣布其在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中国2025计划”,这一计划包括聚焦SUV车型、推出更多智能互联车型和电动车型,打造更为精简的业务结构,并进一步走近中国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等等计划。 从福特汽车这份 “中国2025计划”的具体描述看,福特深知自己在SUV、智能电动汽车上存在短板,并承认之前对中国消费者理解不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解冻,也非一蹴而就的事。对今日的福特汽车来说,要治沉疴,仅有一个陈安宁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时间。 |